爸媽約我去看日出,說是我去台東沒有看見破曉的日出,一早5點起床我們去看日出。

去台東看金針花時,本來期待坐夜車可以看見東方的第一道光曙光,不過鐵軌是沿著台九線走的,等天亮也只是天整片的亮,而光線擋在海岸山脈後,什麼也沒有看到。今天出門看日出,可能是雲層太厚了,到頭來看見的天色就只是越來越亮,接著整片亮,跟去台東的是一樣的。不過爸媽一路上笑呵呵的,我們去了林口的洪福宮,去了桃園的虎頭山環保公園,還去了忠烈祠。


他們兩個很可愛吧,爸爸一路上一直很認真的用相機幫媽媽拍照呢(相機在爸爸手上),


然後運動公園的每個設施他們都很有興趣!

「媽媽,妳的肚子露出來了啦!!!」爸爸很愛拍照的時候對媽媽說,大鵬展翅。唔..
『吼,這個就是生你們才會有的阿....』嗯,媽媽的意思就是說我們是她肚子胖嘟嘟的罪人-_-

猜猜這裡是哪裡?

這裡是桃園的忠烈祠,就在桃園高中往環保公園再上去一點的右側(每日8:30開放)。在這個地方生活了那麼就,我們三個都是第一次來到這耶,好訝異居然有一個保存日本神社如此完整的地方!!

桃園縣忠烈祠前身為日本人所建的桃園神社。1931(昭和6)年進入準戰爭期之後,殖民政府展開所謂的「一街庄一社」的建造神社運動,企圖以神社作為台灣全島各地的社會教化中心,以取代寺廟所扮演的社會精神中心的傳統功能,桃園神社就是在此建造神社運動下的產物。桃園神社於1938(昭和13)年9月23日舉行鎮座祭,除了奉祀和台灣神社相同的造化三神、能久親王外,加祀掌管五穀豐收的豐受大御神以及明治天皇,並於大戰末期升格為縣社。日本時代台灣總共建造了近200座大大小小的神社,台日斷交時,政府發布『清除臺灣日據時代表現日本帝國主義優越感之統治紀念遺跡要點』,明白指示「日本神社應即徹底清除」,全台各地的大小神社在此法令之下大多被損毀,目前僅有桃園神社被完整保留。
台灣光復初期的日本神社被冷落、遺忘,甚至破壞,或改造為忠烈祠,是可以理解的歷史發展,但當時全台各地仍然保留著不少日本神社。(資料來源:維基百科還有很多其他網站)

阿,突然想到2009年春天曾去了一趟日本,也在無數個鳥居下,拍下了不少紀念照,來幾張照片回味一下吧↓↓↓這個時候是生命最胖的時期了@@

以上為日本的回憶照片,發現了嘛?現在桃園忠烈祠的這一座鳥居(就是像干干連在一起那個啦)跟原來傳統日式神社的鳥居有很大的不同!是有故事的..(因為故事很長,可以自己去那個地方看看就懂囉!)

桃園忠烈祠覺得是個很棒的地方,真的可以花一點點時間去繞繞看看,不過也覺得這個地方好可惜,畢竟保留那麼完整的神社,我居然一點都不知道?如果可以發展成觀光也很棒阿,就像北投的溫泉博物館,還有菁銅站的那些日式宿舍跟太子賓館。

晃完回到家後,3隻貓兒還是好可愛,kiki也長大些了,但是咪咪跟噗噗還是不願意跟她做朋友-_-
 


每逢週末上網總會有人問:「沒有出去玩嘛?」
為什麼除了出去玩沒有其他生活的選擇。我倒是很好奇的好想這樣問問你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ybubu102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