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以一種緩慢的速度跟著那些搭起的鐵籬笆進行一連串的浩大的重建,連同那揚起的白灰。

嘉義北港的香爐在朝拜信眾手中埋下6根香後紅紅橘橘的燃燒著,我循著人群的方向繞了一圈又一圈,散在四周的香油筒赤裸裸的宣告著廟方需要更多整修的資金,而信徒需要更多信仰歸屬的渴望。我心虛的投下了100元在那滿是百元鈔的小細縫中,覺得紅色的百元鈔票顯得太輕似的不知道神民聽不聽的見我的祈禱?

文化是緩慢的消失的,而重建究竟是為了保留大量傳統文物還是只是來個更金璧輝煌的” 重新建造”?

嘉義吹著太陽用力曬過的風,那種有厚度的撫著記憶讓我想起阿公當年是個很勤快的農夫,總是天亮後買了豆漿還有饅頭給回鄉下的我們當早餐吃,然後稻田裡工作到天都昏黃了。後來阿公當了廟公,開始有大量的”綁金紙”家庭代工可以做,他總是很勤勞的天亮就坐在小板凳上開始幹著活!雖然說阿公年輕時脾氣很不好,可幹活的速度總是阿嬤的兩倍快,在蟲鳴炎夏的颳風雨日總是一邊綁著金紙聽著廣播放送”尚蓋清”藥膏或是愛情連續劇。

阿公年輕的時候很年輕,有一台100CC的小紫歐都拜,他總是騎著他的車去買早餐、去火車站載我們、帶阿嬤去看醫生…還有好多好多,都不知道從哪年開始青春通通都被偷走,並且伴隨的小病痛也荒蕪那些田埂上的腳印。

這些年來阿公阿嬤穿透了子女家門口而鄉下那一甲地上的野草更是覆蓋原先灌溉的小水道。賣掉了小紫歐都拜後他靠著拐杖做為生命的代步。生命豈是這樣?

人活著到年老是不是就是這樣?

北港朝天宮外的老伯蒼老的眼神裡讓我想起最後一次看見花蓮爺爺的神情。這週末,爸爸說要提前回家掃墓再轉個彎繞到養老院去看爺爺…

人活著到年老是不是就是這樣?



我想,文化遺產最大的損失應該不是那待重建的樑柱,是那逝去生命來不及話說當年勇的落寞背影…





-----
表姊訂婚的那個中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ybubu102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