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奎壁山」之外,我還很喜歡沿著省道204的幾個點-東石還有菓葉

「 東石」這邊有個很可愛的咕咾石迷宮,是用以前廢棄的古厝活化再利用的,整個大空間就只有這個大迷宮,
你可以坐在這邊曬曬太陽,跟朋友聊個心事,旁邊還有一大片草原,夏天會開滿了天人菊。
這是我去年秋冬去的照片,就算是沒有旅客的淡季,還是很好玩,我想背道而馳/逆向思考未必不好,你會享受到別人享受不到的事情啊!
(那我以後出去踏青都要選擇淡季去觀光)(笑)




不過妳們也發現了嗎?這些用咕咾石堆砌的牆面其實是非常粗造的,
在過往的澎湖人還會在牆面裹上一層「石灰」將咕咾石(就是珊瑚礁)覆蓋起來,避免因為碰撞到牆面而受傷,
在日據時代,澎湖菓葉的許家村村民曾經在台灣學習到燒至石灰法,返家後便在此首創灰窯,後來後來青螺村、紅羅村、白坑村也都分別設有灰窯廠。
而白坑地區因為珊瑚礁石灰石碎片、貝殼碎片等燒製石灰的原料豐富,一度成為「灰窯業的重鎮」,
但因水泥業的興起,石灰的銷路大為萎縮,使得石灰窯變成夕陽產業。(這段的資料來源:沿著菊島旅行)

雖然網路上說白坑這個地方勉強還有1-2個灰窯還在運作,但等我們實際來到現場,經由村民的協助介紹看見時已經是了無人煙了,
(不過現場地上確實是有大量的貝殼碎片(忘了拍照),這也驗證了他曾經的這麼繁榮過啊~~)

▲超級熱心的白坑村民,連小孩都跟上來說要去看看曾經輝煌的白坑灰窯在哪,
那時候,我們從奎壁山繞過來,夕陽映在這些人的身上,也無情的映在這些孤寂的建築物上。

這回白坑灰窯的村民介紹時還說,當年這裏好熱鬧,呆整天後每個人出來都變成白白的,至剩下兩個黑黑的眼睛....
後來沒落了沒有人了,就什麼都沒有了。



去年,誤打誤撞曾經來到「菓葉灰窯」,看見她有別於白坑灰窯的建築方式,像座古堡,我們在她的美麗上攀爬,




(哈哈!把照相機功能調整玩具模式,就會有這種很復古的感覺了。)

但是來到菓葉最重要的就是來看看她的日出,原則上位於澎湖北側的景點北至「奎壁山」,南至「龍門沙灘」都是很棒的地方,
不過來看菓業日出記得也要事先查好日出時間,若你想要感受從天黑黑便亮,再到太陽跳出來的感覺,建議再日出前至少30分鐘前到吧!
雖然當時冬天4點半就從棉被裡面爬出來(當時天亮約6點多,尚未日出),刮著東北風騎著車好冷好冷,但是當太陽蹦出來,一切就值得了咩
(凌晨5點有開門的早餐店真少,如果可以就買個熱呼呼的早餐坐下來看太陽吧!)

話說我覺得菓葉景觀台望下去有個可愛的地方,就是在海面上有個像歐姆的東西,實際用途我不了解,但也是因為看見像石滬的東西,
更加深了我非得親自再來澎湖一趟,去七美看看雙心石滬的念頭啊!!!(遠望)


▲這時候已經6點多了,天亮了,再一下下太陽就要出來囉!!
▼那個歐姆很可愛吧!!!



看完了日出也可以到附近的沙灘走走,「林投公園」的沙灘或是「隘門沙灘」,在黃昏陽光暖暖照射下,是很舒服的。
(更多有關林投公園及隘門沙灘的資訊,請點我:隘門沙灘由珊瑚與貝殼碎屑、孔蟲遺骸等組成,其中以星狀的有孔蟲最令遊客驚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ybubu102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